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2020-08-10 04:20:5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摘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背部材料慢慢开始丰富起来。最早的诺基亚、多普达甚至众多国产手机采用的都是一水的塑料喷漆材质。而现在金属阳极氧化工艺、双面玻璃、复合塑料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手机材质的格局。让我们多了选择的同时也让患有选择恐惧症我有些不知所措。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材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背部材料慢慢开始丰富起来。最早的诺基亚、多普达甚至众多国产手机采用的都是一水的塑料喷漆材质。而现在金属阳极氧化工艺、双面玻璃、复合塑料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手机材质的格局。让我们多了选择的同时也让患有选择恐惧症我有些不知所措。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材料?又为什么只能是这几种材料?这些材料用做手机上除了手感之外又各有什么优势?今天就来跟诸位看官一起来讨论一下。

我们通过几款手机来做举例,基本可以囊括目前市面上所有能看到的手机背壳材质。就以去年发布的几款手机来做说明吧:三星、iPhone、索尼Z2这三款。他们基本可以代表了所属材质的最高工艺。

首先来说三星,三星一直以塑料作为手机背壳的材质,并且几乎从未尝试过其他材料。那么塑料作为手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材料,贯穿着手机行业的发展,在其他材料层出不穷的现在,很多人提到塑料材质,觉得塑料廉价、质感不强,没有金属、玻璃的外观“高大上”。但塑料作为拥有最长历史的材料,毫无疑问,制造工艺已经比较成熟。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制造工艺的成熟,为我们带来的是更加低廉的成本、更强的可塑性、以及更强的信号接收能力。不要小看这最基础的功能,之前苹果推出的iPhone4,一度陷入“天线门”这一问题,也是因为苹果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金属与人身体接触之后形成回路,造成静电屏蔽这一效应的原因。当然iPhone4依旧是手机时尚的里程碑,这些也就是创新的代价吧?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用塑料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耐用,信大家对nexus4的玻璃背壳并不陌生。多么漂亮的背壳,但你可千万别碰着摔着,高贵的玻璃背壳可不比大塑料,一不小心让你的爱机背后变成“伊拉克成色”,那就该欲哭无泪了,而且更郁闷的是坏了以后很难更换。而金属材质的机身,在没有保护套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划痕、掉漆等问题。曾经使用过的HTC One在没有保护套使用一个月后,背壳彻底变成了“月球表面”。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相比于金属,塑料外壳的质感以及触感确实low了一些。尽管大三星把Note4、S5的塑料后壳做的不那么像塑料,但这事骗得了眼睛却骗不了手。与M8、Z2这样的真材实料相比,三星的旗舰也只有到角落里画圈圈去了。在触感方面,尽管很多人夸赞iPhone 5C、LUMIA 1520的聚碳酸酯塑料手感很好,但与M8这样全金属机身相比,金属确实手感更加细腻。但金属机身还有一个不可避免问题,握在手里久了会觉得有点滑,总有点没法完全掌控的感觉,担心一不小心脱手,不过iPhone 5C其实也听滑的哈?

最后再说说成本,很多人觉得塑料无论从材料本身、产品逼格都看起来太廉价。其实这里有个误区,抛开我们主观的偏见,单就硬件本身的价格,其实差不多,更多的只是人们心中的感觉。对于厂商来说,金属与塑料,最大的成本在于制作工艺以及产品的良品率方面。这部分我们会在下文提到。至于三星为什么用塑料还卖那么贵,那是产品的销售策略问题,与材质没有多大关系。总之一句话:能够量产的产品造价都不会太贵,回归产品,塑料与金属之间的价格差距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金属,金属是目前市场上最火的一种材质,但也是最难驾驭的。大家偏爱金属作为手机材质,是因为金属无论在质感及触感上,都有着塑料比不上的“高大上”气质。之前说到,金属与塑料,最大的成本在于制作工艺复杂且成品的良品率较低。无论是iPhone5、还是HTC One M8,都因为采用金属材质出现过各种问题。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iPhone5的背壳采用阳极氧化铝工艺,在黑色iPhone5的后盖用电镀工艺喷了一层很薄的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颜色脱落,这个问题在 iPhone5S和6时才得以解决, 以白色为背壳基础色,在后壳的金属中掺入一些有色金属,成品的金色、灰色都是金属的本色,不会再掉漆。但尽管牛X的苹果解决了掉色问题,却在iPhone5S之后终究没有再见到黑色,而是改成了深空灰。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而HTC One发布后却迟迟没有发售,有行内人士曝光:HTC One的一体化外壳良品率只有40%。而且国行版的背部以及机身侧面出现明显缝隙,干脆就连基本的严丝合缝都做不到。不过在HTC One M8也已经完全改进:HTC直接用了一整块金属做背壳,整个机身使用了90%以上的金属材质。这期间大致分为以下几步:CNC切割加工、注塑、抛光打磨和阳极氧化。从一块航空铝合金材料到CNC切割加工再到注塑到基本成型就将花费50分钟时间,这还不包括抛光打磨和电镀的时间。由此可见,金属作为手机材质,确实成本高且工艺复杂。物以稀为贵,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才对金属材质机身更加偏爱吧?

最后说说信号问题,对于金属材质的手机,天线几乎一定要采用外置设计,在机身上开口,加强信号溢出与接收。这样的情况在不带手机保护壳的时候没有区别,但当手机带上了保护壳,保护壳遮挡住外置天线时,会使手机无线信号接收能力大大减弱。一旦外界信号强度不够或者不稳定时,手机很容易失去信号。而不带保护壳时,由于阳极氧化处理,金属材质表面更容易造成并显现划痕处理。美观还是实用?选择恐惧症的我又纠结了。

相比于金属和塑料,玻璃可能是一种相对这种的材料:没有金属那么难以驯服,却也比塑料精致不少。当初iPhone 4面世的时候,双面玻璃+铝合金中框着实给手机界吓了一大怕!现在苹果已经为了把其全系设备的风格统一,在金属这条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成熟,而当初的双面玻璃却被工业设计同样出色的Sony公司所继承。索尼在去年早些时候推出的旗舰Z2依旧延续其“Omnibalance”的设计风格(英文大意是简洁全对称),既没有金属那样张扬,又没有塑料那样看起来平淡无奇,触感也十分鲜明,玻璃的晶莹剔透被Sony赋予了全新的定义。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在制造工艺方面,玻璃材质比金属要更容易处理,在上色、成型方面技术都比较成熟,成本不会很高。而且玻璃本身也没有也不会对无线电信号产生明显影响,可以使用内置天线。但玻璃的缺点在于非常脆弱,最出名的就是Nexus4。Nexus4的玻璃背壳设计的确优雅、美观,但一碰就碎却成了其致命伤。而且玻璃本身很容易留下使用痕迹,成为“指纹收集器”。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还要注意勤洗手哦。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小结:

·塑料材质

优点:工艺成熟

缺点:外观不够“高大上”、机身质感不强

代表机型:三星S5、诺基亚1520

·金属材质

优点:质感及触感更好

缺点:信号接受能力差、表面容易留下使用痕迹、良品率低导致成本较高

代表机型:iPhone6、HTC One系列

·玻璃材质

优点:外观精致、工艺简单

缺点:易碎、指纹收集器

代表机型:索尼Z2、nexus 4

当然除了这三种材质之外,市面上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材质。例如一加手机推出了一款竹子定制版的一款手机,背壳使用了竹子材质。这也算是手机历史上的一种创新了,竹子本身的形状也是圆弧形的,另外竹子受热可发生形变,所以在可塑性方面还是不错的。触感方面也可能是大家感受多了玻璃、金属或塑料材质,有一些审美疲劳,刚上手感受竹制背壳时,仿佛有种触电的感觉!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国际奢侈品品牌Vertu的手机以稀有材质著称,经常采用宝石、贵金属以及贵重皮质作为手机背壳,当然宝石镶嵌的手机背壳其实无从谈及手感和工艺,毕竟主打奢侈,这些我们屌丝来评判的标准也不足以来评价价格高达数十万的一款手机。而皮质出去小牛皮和羊羔皮之外多采用鳄鱼皮,那么皮质虽然手感好、工艺简单、但很容易被划伤,另外对于手机的散热也没有益处,这也可能是为什么Vertu手机一直配置不咋地的缘故吧?有钱人的生活俺们不懂!

从机身材质帮你选手机,金属和塑料谁是你的菜?

最后还是想说一下有一些材质为什么没有被应用在手机背壳上,例如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陶瓷。陶瓷的硬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应用在手机上几乎不会被划伤,而且触感犹如婴儿的肌肤一样细腻,按理说应该是应用在手机上背壳上的首选,但是为什么从未有手机厂商尝试过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工艺的问题。大家能想到的陶瓷制品大部分为餐具和水具,以圆形为主。这是因为陶瓷的雏形是泥胎,而泥并不能浇筑,必须手工打造,而且在打造完成之后还要进行烧制,圆形制品在烧制过程中即使膨胀也是整体膨胀,对于精度要求不高,但如果作为手机壳,无法提前预估烧制过程中的膨胀度,也就很难做成手机背壳了。当然,陶瓷易碎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写在最后:

其实材料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多的是人为对某种材料附加上主观的想法。塑料虽然普通,但却更实用,使用范围更广泛。玻璃虽然漂亮,成本也不高,但却易碎。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消费者没有必要去为了偏爱XX材料而贬低XX材料。还是那句话:买东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如果实在不喜欢自己手机的材质,可以买一个手机壳套起来,现在热门手机都有各种外壳,基本上什么材料都可以满足你。

本文摘自京东社区,作者-汏嬾虫,转发还是要尊重原作者,标注来源。

--------------------------------------

更多数码精彩介绍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首都数码部落 ( sdsmbl )

新浪微博号:昔今明yestomorrow

推荐阅读:摩托诺拉